全球化帶來的利益,使得美國等多數已開發國家,都連續經歷了15年以上的繁華榮景,這樣的景氣榮景對消費者產生深遠的影響,消費者勇於消費,對於新的科技與新產品充滿好奇,不惜掏腰包增加體驗,享用優質商品。他們有能力多花點錢在有社會意義的消費上,同時也容許自己購買那些不盡完美,但自覺應該擁有的產品。
2008年發生的金融風暴,使得失業浪潮不斷,更促使民眾不得不開始改變既有的消費習慣,開始樽節支出、精打細算,以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大環境的變化將會影響到整體消費趨勢,而趨勢的改變會使需求市場產生質變。
為了分析不景氣下消費趨勢的變動,本研究分析日本在平成十年間,因經濟不景氣所導致消費行為的改變,歸結出平價消費、實利消費與謹慎消費三大消費趨勢。
美國金融風暴發生後,所面臨到的經濟環境與日本平成不景氣時期極為相似,包括可支配所得的減少、失業率攀升、人民的不安感增加與消費傾向下降。日本民眾在經歷平成十年的不景氣期間,逐步發展出「平價消費」、「實利消費」以及「謹慎消費」等三大消費趨勢,也在美國目前消費市場中發現與驗證。因此,可預估受到經濟風暴重創後的美國消費市場,將會形成平價、實利及謹慎消費三種消費趨勢。
在消費性電子產業中,消費趨勢改變將企業所面臨到的產業狀態產生八大變革,包括「次要功能將成為購買要因」、「體驗行銷重要性提高」、「縮減通路成本為打入平價市場之墊腳石」、「消費性電子產品間互連功能重要性提升」等四項加速發生。「綠色消費」減緩發生。「金融風暴吹來台灣品牌發展新契機」、「全球性平價風潮下降低成本必須一次到位」將在金融風暴後出現。以及「平價多功能的產品」將逐漸消失於市場中。
金融風暴後,對消費性電子產業帶來的八大變革,也將直接與間接影響到零組件產業的發展,其中以零組件低價化與新興零組件需求,最值得電子零組件產業關注。
消費性電子產品平價化,使得電子零組件於上述系統產品平均裝載成本下跌,及平均售價下滑。電子零組件產業必須持續降低成本或尋求其他更低成本替代方案,導致(1)電子零組件廠商毛利持續下降;(2)電子零組件廠商經營空間因系統廠商向上整合高毛利零組件受到壓縮;(3)規模經濟發展模式,不利企業經營績效;(4)產業進入障礙降低,低價替代品與低價供應商興起,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另外在消費性電子產品「次要功能」與「產品互連」重要性漸顯的需求下,包括電子產品外觀零組件、輕量化元件、產品互連衍生介面處理元件與消費者體驗有關之新元件需求提升。
上述電子零組件產業變化趨勢,讓台灣替代美國、日本高階電子零組件機會增加,發展CPU、晶片組等高階零組件可能性大增。也更有機會與消費性電子廠商直接合作,成為主要(Tier One)供應商,提高獲利能力。但也將面對中國大陸生產成本提升,使我國電子零組件廠商持續低價化能力降低,以及中國大陸製品威脅加深的挑戰。
建議我國電子零組件廠商,應該摒棄過去規模經濟發展模式,透過M&A的業界重整及擴張範疇經濟,或強化對材料與設備投資,以提升價格競爭力。另外,投入IC元件與軟體領域,或向下整合投入消費性電子產業,以提早造掌握規格,強化對客戶議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