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產業是一相對低風險但高毛利的產業,自1990年起,化妝品的全球市場年成長速度超過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每年成長的速度;過去十年,化妝品市場呈現的是成長快速及韌性(Resilient)的特性。2001年全球化妝品的銷售額為1,239億美元,1997至2001年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5.61%;利用灰預測方法來推估全球化妝品的銷售額,預期2008年可達近1,800億美元。
2001年化妝品產業的發展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競爭趨勢呈現:技術vs自然。依美國皮膚外科協會(ASPS)統計,2001年非外科美容程序之消費前3名分別為肉毒桿菌素素注射、化學換膚及膠原蛋白注射,顯示消費者願意以高價購買立即有效益的產品,也願意犧牲天生本質以換取預期的美麗結果。本研究乃針對化妝品產業中最具高經濟價值之「藥妝品(Cosmeceutical)」探討,分析藥妝品之發展現況及未來趨勢。
Cosmeceutical是由「cosmetic」及「pharmaceutical」組合而成,雖然Cosmeceutical於1963年出現,但真正在美國被廣為使用是1993年果酸類產品之風行所帶動,目前仍以美國最常見,其他國家才在逐漸使用中。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藥妝品市場,主要助力包括美國嬰兒潮時代所產生的3,600萬女性對防皺、抗老化產品的強烈需求,國民所得增加,加上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的技術發展快速與新有效成份的發現等因素,促使近年來美國藥妝品市場皆呈兩位數成長,也帶動了全球藥妝品的風潮。
目前,我國已將化妝保養品產業列入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產業高值化發展項目內,政府並預計自2003年起投入新台幣1億元以上來協助廠商研發,以期於2008年時產值規模能超過新台幣400億元。我國對化妝品的管理只分為兩類-含藥化妝品及一般化妝品,藥妝品則是橫跨我國的含藥化妝品及一般化妝品之中。因此,我國發展藥妝品之利基,實則與化妝品產業息息相關,藥妝品亦可歸為是化妝品市場中的利基市場區域。
本專題研究內容涵括全球化妝品產業、藥妝品產業環境及結構、抗老化/抗皺市場需求、有效成份的趨勢及傳遞系統之技術等,並對關鍵成功因素(KSF)、競爭策略、未來發展趨勢及我國發展藥妝品產業之利基作一深入淺出之分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