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係中國最古老的調味料,於唐朝傳到日本,由日本人發揚光大,目前已成為全球性的調味聖品。目前醬油的釀造技術已達成工業化生產的目標,日本仍保持其技術領先的地位,我國緊跟在後,大陸地區因普遍使用低鹽固態發酵法,產品品質不甚理想。
全球最大的醬油消費地區為中國大陸, 每年消費量在 300 萬公噸以上,同時也是最大的出口國,1994 年出口量達 34,760 公噸,但僅佔其生產總量的 1.1 %; 日本則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地區, 1994 年總產量為 114 萬公噸,其中出口量僅12,225 公噸,佔總產量的比例也很低; 香港因地位特殊,進出口醬油的數量都不少,1994 年進口量為 19,444 公噸, 出口量為 14,040 公噸,多數出口產品係將進口品略行加工後轉為外銷之用, 而非當地生產。 至於我國 1995 年消費量為85,200 公噸,出口量達 11,441 公噸,比例較前二大產區高出很多。 主要進口醬油的地區以美國為首, 1994 年進口量為 36,742 公噸;歐體各國居次,同年進口量達 24,752 公噸;香港排名地三,同年進口量為 19,444 公噸。
據本調查顯示,1995 年國內醬油產業總產量約為 110,000 公噸,企業規模兩極化的情況十分明顯,前五大廠家的市場佔有率達 85 %,九成以上企業年產能在1,000 公噸以下。釀製醬油主要原料中的小麥、脫脂黃豆片多賴自美國進口,黑豆則賴中國大陸供應,其他添加物中的胺基酸、甘草素等,則由日本供應。使用種麴以 Aspergillus oryzae 較普遍,也有使用 A. sojae,或兩種混合使用者; 種麴的單價相差頗多,每百公克在新台幣 160 至 425 元之間。 1995 年各類醬油產品的銷售比例大致為:一般醬油 86.6 %、黑豆醬油 0.3 %、醬油膏 9.4 %、生醬油 0.02 %、淡色醬油 3.3 %、薄鹽醬油 0.4 %。至於醬油產品的銷售管道比例,51 %為自行銷售,25 %由經銷商銷售,21 %由代理商銷售,其他管道佔 3 %。
目前國內醬油市場已達飽合狀態,競爭情勢十分激烈,大廠紛紛採用削價、媒體廣告、新產品等策略,以保持其市場領導地位。部份廠商尚有轉赴外地投資的計畫與實際行動,目標多鎖定在大陸或東南亞地區。此外也有以技術輸出的方式,輔導國外廠商生產醬油產品者。在新產品的開發方面,除了開發以醬油為基礎的新型調味醬料,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方便化的需求之外,更以高品質產品為目標,不斷提昇產業競爭力。